Pages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課程紀錄】生物化學營 ─ 脂肪酸

到底,生物化學是屬於化學還是屬於生物呢?這個問題,感覺上好像是在玩文字遊戲,當然,沒有上面所敘述的這麼絕對!生物化學是以化學的觀點和立場解釋生物體的生理機制表現,也是因為如此,生物學家可以透過化學解釋方式完整並且正確的解釋很多細微而牽動全生物體的變化!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是由師大生物科學系博士生  吳曜如老師來揭開生物化學的神秘面紗!一開始,從大家聞之色變的「脂肪」開始談起,坊間有許多的廣告,都開始宣揚油切、排出體內脂肪等等的口號,彷彿把「脂肪」看成十惡不赦的壞人,其實,只要好好地將脂肪運用,對於人體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用途的!只是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漸漸地偏向特定的口味,也因為口感對於大大的要求,因而大量的攝食脂肪類的食品,導致體內脂肪過高!任何東西只要是吃多了,就不好!

至於脂肪一開始的功用,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是對於內臟器官之間的保護,避免因為輕微的碰撞就產生了破裂的情形,當然,這個美好的設計在過量之前都相當的完美,一但脂肪攝取過量,腹部的皮膚當然就自然而然地向外擴張,成為了游泳圈、啤酒肚甚至是鮪魚肚,以上這些現象,都是脂肪過量現象啊!請年輕的大家謹記在心!
[圖1.1]  吳老師今天要和大家講解脂肪的用途!
[圖1.2]  當然,葵花油就是利用向日葵裏頭的葵花子提煉而成的喔! 
[圖1.3]  在摸狗的時候,也會發現狗身上的毛也會分泌出油脂類,
這個作用是用來保持住體溫的用途!
[圖1.3]  原來!常來清潔油脂的肥皂是利用油脂做的啊!! 
相信大家都有油水不互溶的基本概念,但是,真的所有的液體密度都比水還要小嗎?!當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從以下的實驗就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液體密度都比水還要小,在兩液體之間,要如何分辨出到底水是在上還是在下呢?
[圖2.1]  到底,什麼樣的液體會浮在水上和沉在水下呢?
 [圖2.2]  開始動手囉!自己分裝藥品到試管內!
[圖2.2]  小心拿去藥品,並且正確的使用滴管量取所需使用量喔! 
 [圖2.3]  在加入等高的水之後,會發現,交界的液面弧不同!
到底哪一個是水呢?
[圖2.4]  很簡單!只要加入「水溶性色素」就可以看見端倪了!
被染成紅色的液體,就是水了!可以看見,水分別為一上一下! 
那如果,需要把這個介面消除掉,該怎麼辦呢?就像是使用清潔劑一樣,將這些「界面活性劑」滴入之中,在混合一下,就可以成為混濁的樣子了!這條明顯的界線就會消失了!一般來說,在常接觸的界面活性劑,就是在家或是學校的水龍頭常出現的「肥皂」,因為,肥皂具有親水性與親油性兩種特質,是一種良好的界面活性劑,可以將親油端插入油汙當中,在裡用親水端和水一起將油汙帶走,這就是肥皂作用的原理!看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想到,那,肥皂的原料是什麼呢?這個原料必須含有和油汙相同特質,又一定要擁有和油汙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特性?!必底是怎樣的物質可以兼備這樣的特性呢?!

要擁有油汙的特性,其實很簡單,就從早上介紹的脂肪下手,沒錯,就是油油膩膩的脂肪!但,別忘記了,脂肪的是由一份甘油和三份脂肪酸所組合而成的,而脂肪酸就是有這上面所敘述著兩者矛盾的性質,也就是今天的主角!

其實,自製肥皂並不困難,要想到這樣的製作方式真的很聰明,又有誰可以將這兩個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特性綜合在一起,而形成如此完美的產品呢?
[圖3.1]  開始量取各種比例的油脂
[圖3.2]  正確的量取個比例的油,才能做出硬度剛好的肥皂喔!
 [圖3.3]  量取製作肥皂所需的氫氧化鈉
 [圖3.4]  使用加熱版,使得三主種油脂可以溶成黃色液體
 [圖3.5]  要注意溫度喔!正確的溫度,製作出的肥皂品質也優秀!
 [圖3.6]  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嗎?笑一個  =)
 [圖3.7]  等確定溫度之後,就可以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並且開始攪拌囉! 
 [圖3.8]  加入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攪拌,大致上會呈現這樣,
乳黃色的液體... ...別擔心,會成型的! 
 [圖3.9]  呈現這樣個膏狀,已經可以鑄模囉~ 
[圖3.10]  將剛剛所見的膏狀物到入模中, 等至硬化就是我們使用的肥皂囉~
製作肥皂所需的材料,其實在一般的原料行都可以買的到,也可以自己在家中製作,若是想要有味道的肥皂,也是可以自行改買「精油」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但是,想要達到各大廠牌所宣稱的產品效用...基於商業機密!有待於各位同學破解囉~

0 意見:

張貼留言